心理测试
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>  德育工作 >  心理测试

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

作者:潘素丹 来源: 发布时间:2012-03-30 阅读次数:3163

2011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

本学年,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,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,以教育部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》、《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》为指导,坚持继承创新,稳中求进,积极探索,不断提高心育工作的实效性,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,取得了一定成绩。

一、激活心理课堂教学

 以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,增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适应能力。

潘素丹根据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,专门搜寻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案与课件,把心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课上激发学生兴趣,引导、启发学生就一些来自生活的真实心理冲突情境展开讨论,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以及个人心理品质与他们学习生活的紧密相关性,使其在课下能自学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,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心理能力。也就是说,有限的课堂教学,目的在于激发兴趣,激活内力,教授方法,提高能力。

本年度我们还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课《妈妈我爱你》、《软柿子,硬柿子》磨课研讨活动,多次试教,心育组全体老师一起听课磨课,不断完善,最后参加县里市里的心理辅导优质课评比获得二等奖,并做了一节区级心理公开课战士。实践证明,开设心理活动课是对路的,成功的。同学们对心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主动给心理课献计献策,推荐课程资料,丰富了课程内容,增强了课程实效。

二、拓展心理咨询渠道

主要分为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两大类:

个体心理辅导,主要通过三种途径:一是室内面对面辅导。以邀请学生或接受学生预约的形式,在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辅导;二是QQ上留言解惑。在学校申请的QQQQ号:694572960 )上留言,由心理辅导站的几老师轮流查看,对同学发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复。

团体心理辅导。本学期频繁采用的,主要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由心理老师主持,根据一段时间内学生自身流露的问题或者班主任提供的信息,确定辅导主题,邀请510名同学进行集体辅导,使辅导具有针对性;另一种则是由潘素丹老主持的 “心理骨头帮”活动。先由班主任前期调查,确定每月的主题,在每月1号预告,感兴趣的同学自发报名参加活动。在每月的中旬开展。在两个月的试行期间,“心理骨头帮”已开展了主题为“如何让自己更受欢迎”,如何“控制心中的怒火”等约2期的讨论活动,很受同学们欢迎。

三、加大心理教育宣传

1、加大心理教育活动宣传。对校内每次与心理相关的活动,均制作图片资料,连同文字简讯,在网上的校园动态栏目上发表,既扩大了宣传,又保持了校园内心理信息渠道的畅通。

2、开展心理讲座

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开展分为三个部分:第一部分是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。本学年主要有《考前心理健康辅导》、《青春初期心理辅导》等心理讲座。第二部分是针对教师的培训。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,如何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,独特的个性,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,和学生成为朋友,加强师生间沟通等,使全体教师在树立现代学生观,如何从心理角度理解学生、尊重学生的到了深刻的教育,收获很大。本学年主要讲座有游校长讲的《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》,《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》等。第三部分是对于家长的教育。为了使家庭教育能更好的配合学校教育,对家长的心理教育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,为此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们作讲座,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,如何和孩子沟通,怎样从心理角度做孩子的教育等等,使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,对于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得更好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本学年主要讲座有开学初请专家讲的《孩子读一年级,你准备好了吗?》,5月份请心理老师讲的《孩子,我为你加油!》等。

四、协助和支持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工作。

1、随时接待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来访,尽最大可能为老师们提供心理支持;

2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主动与相关教师沟通,共同商讨解决办法;

35、班主任会上给老师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减压指导。

五、努力培育工作亮点

1、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。

2011年我校共有6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C证培训,都顺利通过,特别是潘建苏老师以优异的成绩面试通过。全体心育老师也积极参加各类心理课题、心理论文、心理教案和心理辅导案例的比赛,取得可喜的成绩。潘素丹老师的心理案例《赶走溺水心魔》获市一等奖,优质课录像《软柿子,硬柿子》获市二等奖,心理论文《浅谈心理课作业设计》获得市二等奖;区级骨干展示课《妈妈,我爱你》,做区级经验交流《代币制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》。潘建苏老师的案例《生命中的遗憾》获得全国三等奖。

在我校本学年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的同时,不可否认,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在刚刚起步,处于探索阶段,这其中还会有很多困难,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,主要有:
   
一、全体教师心理知识、心理素质有待提高
   在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当中,有很多问题客观上说是由某些教师直接造成的。受多年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,旧观念不能及时转变,也就不能适应新时期新的受教育者的发展,新与旧必然产生矛盾,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的一些问题。因此一个教师自身身心素质的提高也是当务之急,只有教师心理健康,才能给学生以正面影响,只有教师有足够的心理理论知识,才能准确洞悉学生的心理,及时发现问题,给学生以科学的心理指导,注重心灵的交流。
   
二、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力度不足
    心理教师一个人的工作力度和可利用范围是有限的,以及一些特殊问题是需要广大教师和家长多方支持和配合的。如班主任发现的一些学生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反映给心理老师,是心理老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,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。而心理老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其他教师的共同配合,创设一种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情境,或者是需要家长做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心理教师指定的辅导方案,帮助学生一点点从不良情绪中解放出来。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开展心理工作的有力后盾,而这种配合形势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。
   
三、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还未形成
  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几节讲座,或是开设个别的咨询工作,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。学生从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相应的收获,每一个潜能的发挥都能在每一科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。教师们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,心理也不断得到充实,素质逐渐提高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名教师的任务,使每一名学生的关心的事情,是校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,学生们能够敞开心扉互相讨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,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及自身的心理健康,上咨询室不再是偷偷摸摸,怕别人知道的事情。在这样一个大的氛围下,心理健康工作才算是真正到位,落到实处。

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,我们深深体会到,坚持自觉学习,与时俱进,振作精神,保持昂扬锐气,是实现工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;围绕中心,关心大局,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,是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;服务学生,服务教学,争取更多老师的参与和支持,是扩大工作效果的群众基础;坚持以学生为本,关爱和依靠学生,推进师生心灵互动,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能力,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不竭动力;敬业爱岗,务实求效,从小事做起,从自己做起,踏实认真工作,是创造业绩的根本保证。这些,都是今后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的。

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来,我校在看到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,更是认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,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,制订下学年的指导思想和计划,在保持已有工作的基础上,对于不完善的方面,重点开展工作,号召全校领导和师生积极参与进来,给与心理健康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支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1.12